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临床研究是医学科技创新链中重要环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6月12日讯(记者 朱国旺)6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成立10周年之际,北大医学临床研究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国内外学术大家汇聚一堂,共谋临床研究发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表示,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健康中国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医学科技强有力的支撑,而临床研究正是医学科技创新链中的重要环节。

我国在药物、医疗装备与技术创新方面落后发达国家。詹启敏院士说,我国目前临床处方中的西药,95%以上知识产权是国外的。医疗装备也是如此,手术机器人、微创器械、一体化诊断大型仪器等设备95%都是来自国外。此外,每个疾病在临床上都有诊治规范或指南,然而在这方面,我国在全球贡献率不足5%。詹启敏院士认为,以上数据和现象说明,临床研究非常重要,我国一定要有高水平的、与国接轨的临床研究。无论是科学设计、数据分析、资源整合、伦理、法律法规、监管科学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很大提升。

据了解,10年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临床研究所,这对推动我国临床研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所长方伟岗教授对临床所十年发展成果进行了汇报。他认为,10年前我国临床研究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关键是缺乏一个重要平台来支撑、支持、引导,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应运而生。经过十年发展,成就远超当初预期。詹启敏院士认为,临床研究工作的主要重点是在临床,提高疾病诊断治疗能力。他对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不忘初心,服务国家需求,紧跟国际前沿;二是加大力度,把前沿科技整合到临床研究中;三是加强和政府、兄弟院校、企业的合作,为健康中国发展作出贡献。

在此次论坛上,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为北大医学临床研究所十周年庆典赠送了墨宝,并做了《临床医生、临床研究与临床医学》的学术报告。他认为,医学包含医学科学、医学技术、医学人文三大部分。临床医生要能够基于临床需求提出问题,通过与多学科专家合作,推动医学技术发展取得原创性成果;临床研究要不忘医学初心,解决病人的问题才是临床研究的动力,而非发表论文和晋升职称。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发表了主题演讲《临床医学学科内涵发展的点滴思考》,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研究中心Meyer教授作《精准医学,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演讲,斯坦福大学陆盈教授介绍了《适应性设计的统计把握度》,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Carl Peck教授介绍了《真实世界证据用于药品和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北京大学姚晨教授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的基石——数据质量与管理》,兰州大学陈耀龙教授讲述了《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现状、挑战和机遇》,瑞士巴塞尔大学Thomas Szucs教授讲述了《如何用医保数据开展药物研发》,耶鲁大学张亚玮教授分享了《外科大数据时代:风险评估、质控管理及研究数据共享》,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slie Benet教授介绍了《为什么生物标记物不能预测药物有效性和毒性》,北京大学李海燕教授介绍了《监管改革对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提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责任编辑:杨秀峰)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