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众多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均能导致进行性的血管损伤,最终导致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及外周动脉疾病在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有效、综合评估血管健康状况及血管病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成立。是国内第一个在大学建立的专门从事临床研究的教学、科研、服务、培训、组织协调、技术支持和政策开发的学术型临床研究机构,同时承担着亚太经合组织(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的工作。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的宗旨是为各类重大临床研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培养优秀的临床研究专业人才,推动临床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类健康。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是国内首家致力于预防、治疗和康复养老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血管健康管理医学中心,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中心经过深入探讨,一致决定同意成立“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强大的方法学研究团队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中心丰富的临床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血管健康临床研究专业团队。

2019年6月22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开幕上,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中心合作的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正式启动。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将借助研究所在临床研究设计、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依托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健康数字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心血管健康技术研发中心(筹),发挥医院的临床优势,开展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工作,建立高水平的心脏和血管疾病研究试验、建立大人群的样本队列研究,实施血管健康评估系统的应用与经济学研究,推动血管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我国血管医学专业学科的发展,探索血管性疾病的防控模式,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未来主要研究方向将包括:基于血管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人工智能辅助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指导下治疗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血管与认知功能前瞻性队列研究等。并致力于心血管健康技术的新产品研发。
 
此次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中心合作建立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是研究所加强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附属医院技术支持的一项新举措,也是与各附属医院深度合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未来,临床所将努力创造条件,在各附属医院建设更多类似的研究中心,促进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组织框架】
中心主任
王宏宇(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健康数字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心血管健康技术研发中心(筹))

中心常务副主任
陈  新(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心血管健康技术研发中心(筹))

中心副主任  
解武祥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刘金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中心专家组成员
武阳丰(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谢高强(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临床信息部主任
张晓方(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心脏和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学术推广部主任)
李会娟(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王美容(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张学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张  萌(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刘  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史鸿燕(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
穆  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祖凌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马玉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刘   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吴寸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傅   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李朝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助理(办公室主任)
蒋姗彤(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健康数字管理研究中心) 
李会娟(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学术秘书
仝锦华(北京大学医学部)
杨   杰(北京大学医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