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大学新闻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3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大学新闻网
信息来源: 医学部
转载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文字:傅冬红、韩娜 、刘金波、王瑶瑶、刘欢| 摄影:傅冬红| 编辑:山石 | 责编:燕元

6月11—13日,以“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组委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中国分会、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等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江苏省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承办。主会场专家及全国各地的线上与会人员60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现场
 
在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王宏宇致开幕词,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所长方伟岗教授,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董尔丹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陈义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国家心血管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邢若齐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副主任任景怡教授主持。
 
任景怡主持
 
王宏宇在开幕式上介绍,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根据最新的流行病资料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在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大概2.9个亿,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一个首位。

王宏宇指出,作为国际上最早的血管医学领域专业会议,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承担着国际和国内推广学科新领域、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创新使命,始终以一体化的“历史观、整体观、全局观、人文观、价值观”的学术理念引领创新。历经十七年,目前已成为涵盖国内外多学科交叉学术热点交流、心脏和血管医学相关专业专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发展、全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医学生和研究生院校教育,并在国际血管医学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大会,开辟了全新的以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为特征的血管医学专业领域。未来我国边远山区和基层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问题都会通过今天所推动的智慧化血管医学管理模式,为改变我国面临的主要慢病负担发挥作用。
 
王宏宇致辞
 
方伟岗在致辞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本次大会围绕“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的主题,在医疗领域开展前沿探索研究。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大会的学术平台,逐渐打造属于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方伟岗致辞
 
张宁在致辞中对北大医学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研及防控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2019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血管健康研究中心,整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附属医院资源,开展血管性疾病的防控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他强调,北大医学将依托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抓手,鼓励原始创新,服务国家科技自强自立,在人才培养、重大攻关方面理应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张宁视频致辞
 
马长生在致辞中指出,血管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多去做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创新性研究,形成属于中国人的慢病管理体系。
 
马长生视频致辞
 
董尔丹在致辞中指出,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到临床,从个体到整体,每一处都存在血管医学的整体观念,血管医学将人的血管树作为整体,研究领域包括血管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及康复等方面。除了血管之外,淋巴管作为人体的一套管道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能否在疾病的治疗、预防中发挥作用,也值得我们去探索。
 
董尔丹致辞
 
陈义汉在致辞中指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冠脉的病变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因而血管功能维护显得尤其重要,也符合目前血管医学的理念。历经十七年,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已成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大会,融合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陈义汉视频致辞
 
邢若齐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步走向老龄化,医疗支出对于国家财政的负担也不断加重,曾经的医疗模式已愈发不适应当前我国医疗所面临的现状。防大于治,早期筛查大于事后补救的理念也愈发得到重视。血管医学这一学科正是实践促进人民健康的最佳方式。通过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检测,发现潜在的危险信号,从根本上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及致死率,减轻社会负担。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血管医学大会,不仅是学术大会,也是对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卫生政策制定的一种提示,为医疗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建议。
 
邢若齐致辞
 
开幕式后举行了大会主旨论坛,董尔丹、陈义汉、王宏宇分别作了“科学发现(从0到1)的若干规律及政策启示”“心脏病学基础研究:现状、机遇、挑战”及“大健康时代与数字化智慧化心脏和血管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旨报告。

董尔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现的分类、特征、科学政策的启示,提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从0到1”多属于原创突破性研究,“从1到N”的研究,多属于累积渐进性研究,要重视长期稳定投入与竞争性资助的平衡,重视创新文化、弱化短期评估、重视长期评估,重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协同和平衡、团队规模大小兼顾及加强领域交叉。
 
董尔丹作主旨报告
 
陈义汉从心脏病学的发展、分支如冠脉、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变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目前心脏病学所面临的困境、挑战,强调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转化,才能最终推动心脏病学的发展,更好实现慢病管理、实现全民健康。
 
陈义汉作主旨报告
 
王宏宇系统阐述了血管医学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阐述了血管性疾病的诊治思路、预防思路,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的理念,阐述了在数字信息化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辅助的医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期望借助此次学术会议,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在基础研究、医院管理、公共卫生、基层医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辅助医疗,逐渐打造属于血管疾病的管理平台。
 
王宏宇作主旨报告
 
围绕“智慧化数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的大会主题,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四十余个不同的专题论坛,包括:危险因素评估与管理·血管内皮功能论坛、传统风险因素管理论坛、健康管理论坛、血管病变与晕厥论坛、高血压论坛、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心源性猝死论坛、睡眠医学与血管医学联合论坛、男性健康与心血管疾病论坛、脂质代谢与血管医学论坛、免疫相关血管疾病论坛、血管疾病康复·营养·体医融合论坛、围产期与更年期心血管健康论坛、疾病预防与保险产业论坛等。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1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王宏宇知名专家工作室云平台—实践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宣布启动。该平台致力于全生命周期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医学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沈如群、医学部学工部副部长郭琦参加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