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柳叶刀系列杂志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子刊以当期封面(issue cover)文章的形式正式发表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高培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安贞医院杜杰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人群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与生存率的最新研究结果。该项研究基于国家医保数据库的流行病学研究(National Insurance Claims for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NICER)项目,全面评估了我国主动脉夹层最新的发病率、生存率,以及人群、地区差异等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管理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NICER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3503, 2016YFC09030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46112, 81973132, 81961128006)资助。
主动脉夹层因其发病急、死亡风险极高,一直是心血管病领域最受关注的急性危重症之一;但作为一种典型的罕见病,主动脉夹层的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特别是关于发病率准确估计的资料)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传统的流行病学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罕见病的发病信息,另一方面,来源于临床注册登记系统的数据由于只有发病人数的分子而缺乏目标人群的分母,也很难准确估计发病率。准确评估我国人群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现况对改善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管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缺乏主动脉夹层发病和生存的全国性研究数据。
NICER研究项目利用中国23个省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和诊断文本提取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事件,并通过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数据库中的死亡信息关联,构建了历史性队列(如上图)。从2015-2016年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纳入6084名新发患者估计发病率,并随访至2018年底,用以估计主动脉夹层的生存率。研究发现我国城镇人群主动脉夹层的标化发病率为2.78/100000人年,男性发病率在各年龄组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变高。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且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状,主动脉夹层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影响不能被忽视。另外,研究还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存在“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异,这与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地区分布一致,提示在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管理上需要特别关注特定人群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关策略管理危险因素,包括促进高血压的一级预防等,以期降低我国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同期配发的述评文章中,香港中文大学万松教授等专家团队评论指出:基于国家医疗保险数据库的真实世界数据开展的NICER研究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和临床意义。如同中文的“危机(crisis)”一词,最新的全国数据提供了“危险”警示(Wake-up Call):目前报道的中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考虑到主动脉夹层进展迅速的特点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农村地区可能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将可能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同时,NICER研究结果也意味着疾病预防的“机会”,管理高血压这一危险因素对我国心血管病预防意义重大。
全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wpc/article/PIIS2666-6065(21)00189-9/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