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学术成果

ACADEMIC ACHIEVEMENTS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成果 

通讯 | 人工智能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有专家共识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8

近期,《基于眼底图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专家共识》在著名中文医学期刊《中华内科杂志》发表。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专家共识。

心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对每个成年个体进行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是指导个体开展心血管病预防干预的重要基础。传统的评估方法需要先采集血压、血脂等健康相关信息,之后再应用回归模型计算。这一过程不但复杂、费时,而且往往有创,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全身血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眼底视网膜血管相关参数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存在关联。给眼底拍张照片,利用照片显示的眼底血管参数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是一项国际前沿技术。它具有“即时、无创、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更加适合在实际工作中推广使用。目前,基于39万人眼底图像和体检数据的国人心血管病发病风险AI评估模型已开发成功。

为了促进和规范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体检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专业指南,结合相关研究证据,经多次会议讨论制订。

《共识》就基于眼底图像应用AI技术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AI模型开发要求和适用场景、适用对象、评估流程等问题做了规范指导。AI评估模型适用于未曾发生心血管病的成年人,可在如下场景中运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用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在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构等机构用作体检项目,可作为是否建议增加或减少相关检查指标的依据;在各级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全科、高血压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用于辅助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在各级医院眼科用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机会性筛查和转诊依据。

《共识》认为:对评估结果为低危的人群应建议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随访观察;对评估结果为中危或相对风险较高的人群应进一步询问其是否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应推荐其测量血压、血脂、血糖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做出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建议,加强随访(至少每年1次);对评估结果为高危的人群应进一步明确高危因素,并在医师指导下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启动药物治疗。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阳丰教授表示:“希望该技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准确性。相信未来在更多研究证据的支撑下,基于眼底图像评估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技术不仅可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与门诊机会性筛查,还可能用于个体心血管病预防干预措施有效性的监测评价与反馈,以及心血管健康的日常监测等。这一技术将在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请点击链接,详细了解《专家共识》:https://mp.weixin.qq.com/s/Vd5-BzRZs9lQpCnXBdbPug?scene=25#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