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学术成果

ACADEMIC ACHIEVEMENTS

学术成果

首页 > 学术成果 

通讯 |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论文入选“首都前沿学术成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7

2025年8月23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神经科学学会承办的“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秦宗实等人的研究成果“Berberine ameliorate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in mice via inhibiting NLRP3 inflammasome-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 and preventing neuroplasticity disruption(《小檗碱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可塑性受损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入选“首都前沿学术成果”(脑科学领域)

小檗碱的抗炎效果已经被广泛证实,但关于其是否能够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尚未被深入研究。该研究在皮质酮(CORT)诱导的抑郁小鼠模型中发现小檗碱减弱了CORT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图1)。
 

图1. CORT引起小鼠行为学改变和小檗碱的逆转效果

RNA-seq的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NLRP3在长期暴露于CORT后在小鼠mPFC出现显著上调,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神经炎症和神经可塑性在CORT小鼠mPFC中受到影响(图2)。
 

图2. 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提示NLRP3作为关键基因在CORT小鼠mPFC中显著上调

通过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发现小檗碱逆转了CORT小鼠外周和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6,IL-10和TNF-α水平,CORT导致小鼠mPFC和海马中的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升高被小檗碱所逆转(图3)。
 

图3. 小檗碱抑制了在CORT小鼠mPFC和海马中显著上调的NLRP3通路

为进一步了解神经新生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该研究通过BrdU和DCX的染色发现小檗碱增加海马区的成熟神经元发生和由 CORT 诱导的突触可塑性(图4)。
 

图4. 小檗碱保护CORT小鼠海马中损伤的突触前后蛋白(Syn/PSD95)和神经新生的作用

此外,膜片钳结果显示小檗碱干预逆转了CORT小鼠的mEPSC(微型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振幅和频率,但没有改变CORT小鼠的sEPSC(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振幅和频率(图5)。
 


图5. 小檗碱对兴奋性神经元在50至350 pA的电流刺激下mEPSC和sEPSC变化情况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小檗碱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也为天然产物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方向。

论文链接:https://jneuroinflammation.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74-023-02744-7?sessio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