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武阳丰教授在Circulation发表长篇综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9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
建所八周年
2008~2016
 
2016年6月14日,国际心血管病顶级学术期刊Circulation发表我校武阳丰教授及合作者的长篇综述。据悉,这也是我国学者首次在该杂志发表长篇综述。
 
这篇题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如何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共有16页7900余字,引用参考文献184篇,列举了大量详实的科学研究资料。文章首先指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其心血管病的预防与控制状况对全球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如果不能取得成功,势必拖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目标要求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过早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一。
 
文章首先回顾了自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总体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平均出生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9岁上升到2010年的74.8岁。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恶化。
 
正是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污染和老龄化带来了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快速上升。其结果是,我国当前的心血管病总死亡率已远高于美、英、日等高收入国家,也高于巴西、南非等与我国相近的高中收入国家,是我国近邻日本的3倍。
 
面对心血管病的巨大挑战,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已不能适应。初级保健体系能力薄弱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趋利避害的医疗行为使得心血管病的总体救治效果和质量不能得到持续改善。更重要的是,心血管病的挑战远超出医疗卫生体系所能应对的范畴,必须在政府领导下采取协调一致的全社会行动。
 
面向未来,文章提出了4项政策建议。1)面对日益增加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失能的医疗卫生体系及落后的政策,“全政府”和“全社会”应有效协调和共同应对。2)“预防为主”应成为指导所有其他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基本政策。3)改革医疗卫生体系,使之适应慢性病的自身特点。4)加强科学研究,重点开发有效、低成本、简单易行、可持续、可推广的干预措施。如能坚持和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未来十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下降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