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通讯 | 武阳丰教授和方海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发表: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27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钠低钾摄入均会提升血压水平。使用低钠盐可降低钠摄入量并增加钾摄入量,在不影响饭菜口味的同时,实现“双重降压”效果。既往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低钠盐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然而,低钠盐的市场售价通常高于普通食盐,在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应用低钠盐是否具有经济性仍有待研究。
2024年2月12日,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团队合作在JAMA Network Open(IF=13.8)在线发表题为Cost-Effectiveness of Salt Substitute and Salt Supply Restriction in Eldercare Facilities: The DECIDE-Salt Clus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DECIDE-Salt整群随机试验,评价集体养老人群中低钠盐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的经济性,结果发现低钠盐干预可节约成本,而逐步减少厨房供盐干预不具有经济性。该发现从经济学角度,为在全国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低钠盐提供了有力支持。


DECIDE-Salt研究前期报告已发现:在养老院厨房中将普通盐替换为富钾低钠盐,在2年干预期内显著降低入住老人患高血压和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了这一干预措施的经济效益。尽管该研究使用的低钠盐市售价格高于普通盐(14.0元/kg vs. 4.5元/kg,2年人均增量成本86.4元),且干预措施将额外产生管理和宣传成本(2年人均增量成本6.6元),但由于低钠盐的使用显著减少了高血压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而节省医疗费用(2年人均节省272.1元),低钠盐组2年内人均总成本较普通盐组低179.1元。因此,在成本-效果分析方面,无论对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还是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均呈现成本节约的结果。
 

此外,低钠盐策略有助于降低集体养老人群的质量调整调整生命年(QALY)损失。与普通盐组相比,低钠盐组老年人在干预2年期间平均可减少0.093个QALY损失,相当于额外健康生活34.1天。基于这一结果,成本-效用分析亦表现为节约成本,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当低钠盐价格增加至1133.0元/kg时,ICER值达到经济与否的临界点(2020年人均GDP,即7.2万元),这一价格是当前低钠盐价格的约81倍。相比之下,逐步减少厨房供盐干预由于效果并不显著,未呈现出具有经济性的结果。


若在全国集体养老人群中推广使用低钠盐,预计在两年内将避免4.8万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和10.8万例高血压病例,同时减少19.8万个QALY损失,节省3.8亿元的成本。该研究为在中国及其他类似情况国家的集体养老人群中推行低钠盐提供了经济学证据,这一举措不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经济性方面也是节约成本的政策选择,通过低钠盐的推广和使用,政府可在医疗支出方面节约大量资金,同时在老龄化背景下改善集体养老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该研究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心脑血管疾病营养行为干预关键技术及应用策略研究(2016YFC1300200)”下设课题“不同减盐策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效果、安全性及卫生经济效益评价(2016YFC1300203)”的主要成果,该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均为武阳丰教授。
致谢:中国盐业总公司榆林分公司为本研究无偿提供了研究使用的全部富钾低钠盐和普通盐,特此致谢。
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来晓真博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袁亦方助理研究员。
论文并列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武阳丰教授。

团队简介

来晓真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方海教授。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Lancet Public Health、eClinicalMedicine、JAMA Network Ope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袁亦方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临床医学博士、临床研究方法学硕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Medicine、JACC、JAMA Network Open, BMC Medicine等国际医学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方海

教授,经济学博士。

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现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经济学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公共卫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全球健康,主编《中国疫苗经济学评价指南2022》,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150余篇。先后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30余项。

武阳丰

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科学基金、澳大利亚NHMRC科学基金、英国MRC科学基金等数十项科研课题。曾担任WHO心血管病预防、控制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所长、悉尼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曾主持开发了中国首个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主持制定了《基层高血压防治实用规范》,参与心血管病领域多个防治指南的起草和制定。有设计和实施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的丰富经验。2013年,牵头申请中国第一个“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并获批教育部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他在NEJM、Lancet、JAMA、BMJ、Nature Medicin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40余篇,主编和参编中英文专著21部。“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均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榜单。目前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APEC监管科学卓越中心主任等职。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