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通讯 | 北大医院内分泌科与高研院合作研究在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发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7

2024年4月1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张杨副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高大蕊博士研究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IF=11.1)在线发表了题为“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incidence of dementia during long-term postpartum follow-up”的论著,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解武祥研究员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郑凡凡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该研究首次对妊娠糖尿病(GDM)病史与女性远期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与无GDM病史的女性相比,有GDM病史的女性在产后长期随访中(中位时间45年)患全因痴呆的风险增高67%。此外,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GDM暴露与痴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


GD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也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患病率可达11.7-30.2%。然而近年,妊娠期被认为是女性未来健康的窗口,GDM的影响也延伸至了产后甚至子代,近年学术界开始关注GDM对产后母子的长程影响。研究已证实GDM病史女性产后出现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而伴随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症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并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9年全球已有5500多万人患有痴呆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60万人死于痴呆症,痴呆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死因。然而,痴呆识别和诊断困难,且目前用于治疗痴呆症的药物疗效有限;因此,识别可预防的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当务之急。而GDM的暴露史已有诸多不良远期影响,是否也会影响女性远期的认知功能或增加痴呆风险呢?
本研究基于高质量的公开数据库(UK biobank)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首次探索GDM病史与远期痴呆发生的关联。该研究共纳入205463位女性,其中1292例有自报GDM病史。与没有GDM病史的女性相比,有GDM病史者患全因痴呆的风险升高67%(HR: 1.67, 95% CI: [1.03, 2.69])。在中介分析中,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和共患慢病(同时诊断前述3种疾病的2种)分别解释了34%,8.4%,5.2%和18.8% 的GDM暴露与远期痴呆风险的中介效应。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积极的运动习惯可能能够降低GDM病史女性的痴呆患病风险。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有GDM病史的女性在产后长期随访中患全因痴呆的风险更大,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GDM对健康的危害。这一发现也对有GDM病史的中年轻女性积极预防远期痴呆症提出建议,即在GDM孕期的常规治疗外,产后定期持续监测和长期适当的痴呆预防策略(如饮食、锻炼、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可能为这些中年轻女性未来降低痴呆风险提供重要机会。此外,初级保健机构对老年女性患者询问既往GDM病史信息,将有助于区分痴呆的高危人群,必要时进行更详细的痴呆症风险评估,并为其提供旨在维持或改善老年认知健康的干预措施。


作者简介
 
张杨
共同第一作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女医师糖尿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研究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北京慢病防治健康教育研究会甲状腺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妊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曾获得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发优才基金等多项国家及部委级基金。获得第六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希望之星”称号。曾以第一作者、责任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高大蕊
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方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痴呆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临床研究方法学。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JIM、JPAD、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解武祥
共同通讯作者。现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临床研究所,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与痴呆的共防共治,近5年在本领域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包含JACC(2篇)、Science Bulletin(2篇)、JAMA Network Open(3篇)等期刊,其中ESI高被引通讯作者论文2篇,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英国医学科学会牛顿国际学者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公开竞争(CMB-OC2)项目、美国米尔斯坦亚美医学基金会老年专项基金等。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影像学专业分会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FAC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