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通讯 | 北大临床所与北大医院皮肤科合作研究在JAMA Dermatology发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7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旸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高培教授团队,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8月16日以原创性论著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AMA Dermatology》上,题为“Prognostic Factors and Survival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With Mycosis Fungoides in China: A 12-Year Review”(中国蕈样肉芽肿患者的预后因素及生存结局:一项12年回顾性研究)。

北大医院皮肤科汪旸教授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所高培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皮肤科八年制博士研究生陈卓婧及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真实世界证据评价中心助理数据分析师林雨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金及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基金的支持。

北大临床所提供了该研究的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及论文审修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该研究成果的顺利发表提供了统计学与方法学保障。


本研究是基于汪旸教授团队于2009年建立的Treatments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Cutaneous Lymphoma(TACTICAL)数据库进行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队列中位确诊年龄为46岁(5-87)岁,包含275名(59.7%)男性和186名(40.3%)女性。

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82.2%,疾病特异生存率为83.5%,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79.6%。此外,根据分期的不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IA期为95.7%,IB期为93.2%,IIA期为95.7%,IIB期为70.1%,III期为55.3%,IV期为23.6%。
 

A. MF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曲线
B. MF不同分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比较(本研究队列与Meta分析)

 
与英国队列相比,中国MF患者中位确诊年龄更年轻(46岁和54岁),经年龄校正之后的队列间的5年生存率差异显较小(77.3% 和76.4%)。校正后的Cox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大于60岁、更高的TNMB及总体分期、大细胞转化、外周血LDH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斑块皮损类型虽然在既往诸多报道中与患者预后相关,但在本研究中未发现其与中国M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为中国现有患者数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临床队列,该研究首次总结了中国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及分期特异生存率,并与其他国家的临床队列进行横向对比,有力佐证了亚洲患者较欧美患者群体而言发病较早,但预后较好的观点。此外,研究通过预后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皮损类型与中国MF患者预后无关,进一步证实不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性,这一差异对未来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大意义。


共同通讯作者介绍
汪旸,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utaneous Lymphoma, ISCL)执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学组委员、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亚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理及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瘤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自2009年起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皮肤淋巴瘤专病队列,对这一类罕见疾病进行深入系统的临床总结,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治疗方案并长期随访。带领研究团队在皮肤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在《Blood》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

高培,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真实世界证据评价中心主任,重大疾病流性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I。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健康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会常委;中国预防医学会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专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制定了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制定的《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多个真实世界数据与证据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规范。

原文链接: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dermatology/fullarticle/280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