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报名 10周年所庆专栏 项目管理系统 邮箱 登录/注册
EN  |  中文

通讯 | 北大临床研究所与宣武医院合作CASSISS-FU研究在Stroke杂志发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20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焦力群教授牵头开展的CASSISS长期随访研究(CASSISS-FU)成果于2025年在脑血管领域TOP期刊Stroke发表。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高鹏主任医师、何晓欣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研究员、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王韬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和赵国光教授。

在研究过程中,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研究员和武阳丰教授在关键数据核查、统计分析、结果解释和论文审修等环节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该研究成果顺利发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保障。

CASSISS研究是亚洲首个针对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术与单纯内科治疗比较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作为国内外卒中救治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支架置入术操作难度大,临床效果存在争议。我国是卒中高发国家,明确该技术对我国卒中患者的临床救治价值如何,意义重大。研究共入组380名有重度狭窄(70-99%)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且自最新缺血性症状发作后时间超过3周的患者,随机分配进入单纯药物治疗组(182例)或药物治疗加支架置入组(176例)。

2022年8月,JAMA公布了CASSISS研究3年随访结果。而CASSISS-FU试验延长了原CASSISS纳入患者的随访窗口,旨在明确长程随访期间(中位数7.4年),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使用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卒中长期预防获得的益处是否能抵消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风险。主要终点事件(30天内卒中或死亡或超过30天发生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分析显示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支架组14.8% [26/176] vs 药物组14.3% [26/182];差异0.49%,95%可信区间:–6.82% 至 7.79%;风险比HR=1.02,95% CI:0.58–1.77,P=0.97)。
 

 

综上所述,尽管延长了随访时间,支架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在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方面并未显示出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优势。这些结果强调药物治疗仍然是症状性严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进行卒中长期预防的重要治疗方法,为指导国际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99362